常見的下背部痠痛,主要是因為姿勢不正確、搬運重物造成肌肉疲勞等。這類型的下背痛為『機械性背痛』,各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透過多休息、適當的復健與保持良好姿勢,便可以逐漸舒緩下背部痠痛。

另外一種則是『發炎性背痛』,好發年齡約在20歲至40歲之間,家人也有類似狀況。當發現自己越休息反而更不舒服時就要有所警覺,若痠痛感持續三個月以上、晨間僵硬,應及時就醫,因為該類型的下背部痠痛需要服用藥物才能減緩惡化狀況發生。


常見下背痛原因如下:

  • 姿勢不正確,造成肌肉疲勞,扭傷或韌帶病變。
  • 椎間盤突出:20-30歲年輕人居多,且會影響坐骨神經,造成嚴重的疼痛。
  • 退化性關節炎:40-50歲中、老年人居多,因老化現象所致。
  • 脊椎創傷:老年人骨質疏鬆,而壓迫性骨折或神經壓迫之情況。
  • 脊椎病變:如脊椎前滑、側彎、腫瘤等。

腰痛非常常見,而且很難治療,最近一項發表在《The Lancet》的研究表明,定期步行可以顯著降低下背痛的未來發作和就醫的風險,還能改善受測者的生活品質、睡眠和情緒


研究指出,容易下背痛的原因是跟演化相關,人類是從具有水平脊柱的動物進化而來的,當我們進化到用兩條腿走路時,脊椎必須適應且支撐我們的大部分體重和一生中運動的所有壓力建議每天走路時間逐漸增加到 30 分鐘,每週 5 次,但如果您處於中度至重度疼痛,請確保不要走得太遠或時間太長,並確保步行路面平坦,開始時沒有太多的上坡或下坡變化。

營養師柏辰指出,除了多多走路改善下背痛之外,也需要注意:

  • 保持健康的體重
  • 定期進行身體活動
  • 維持良好的姿勢
  • 避免長時間坐著


想了解更多,請點選: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怎麼吃可抗發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