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台憂鬱症至少超過200萬人,其中重度憂鬱症患者占5.2%、約125萬人,男女比例約為1 比2,以45 歲至65 歲的女性占多數,但就醫的人數卻不到3成,很多人都以為,憂鬱症主要與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有關,或因為悲傷和失望,但其實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憂鬱症的主因是壓力和腦部化學物質失調所導致,憂鬱症若未長期持續治療,可能導致患者症狀惡化甚或增加自殺風險。
憂鬱症的高盛行率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工作壓力、家庭壓力、社會期望、人際關係及其他心理與生理因素,台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方式與高度競爭環境也可能對憂鬱症的盛行率產生影響,再加上近年來社群媒體的盛行,已被研究證實,毫無節制地瀏覽社群內容,與焦慮症、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患病率增加有關。
台北市珍愛扶輪社與肯愛社會服務協會首度發布「台灣女性憂鬱調查」結果,在 1117 份的調查問券統計中顯示,24%的女性有憂鬱傾向,等於將近每四位女性就有一人感到憂鬱。最容易讓女性感到憂鬱的人生階段是更年期,其次為懷孕期(含產前產後)和中年期。而造成憂鬱的前三大主因分別為「健康」、「經濟」和「自我認同」。
以年齡層來看,年輕世代(29歲以下)對「自我認同」最困擾,尤其是19歲以下青少女41% 因「自我認同」感到憂鬱;中青世代(30-49歲)對「經濟壓力」最有感、橘世代(50歲以上)則受「健康」因素影響最大。當情緒出現下述6項狀況並已經影響到日常活動運作,便可能是憂鬱症徵兆:
。食慾變化
。睡眠品質不佳
。專注力下降
。自我價值感降低
。情緒低落
。反覆出現自殺意念長達2週以上
營養師柏辰推薦 5 種抗憂鬱食物,讓你好心情
▲堅果:憂鬱症可能是源自於大腦中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 (BDNF) 減少,也有研究發現,富含堅果的地中海飲食,可以提升血漿 BDNF 濃度,有效降低憂鬱。根據《臨床營養學》期刊於 2023 年 9 月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中老年人每天攝取 30 克堅果,可以降低 17% 憂鬱症風險。
▲鮭魚、秋刀魚:高脂魚類中的 omega-3 脂肪酸,有抗氧化和抑制發炎的功效,研究指出,飲食中的 omega-3 脂肪酸可改變細胞膜的流動性和磷脂質組成,是很好的抗憂鬱食物。
▲發酵食物或優酪乳:幸福荷爾蒙─血清素,大腦僅分泌5%,腸道分泌了人體中95%的量,而多巴胺,有50%的在腸道合成;此外,研究證實,會透過腸腦軸線傳遞訊號,進而影響大腦引發悲傷、快樂、壓力等情緒反應。發酵類食物或優酪乳含有好菌,不僅能改善便秘、增加腸道好菌,還可以預防憂鬱和焦慮的情況發生。
▲牛奶:大家都知道牛奶含鈣量高,實際上鈣質不只能強健骨骼,對於肌肉放鬆和安定神經也都有幫助。
▲香蕉:香蕉有豐富的維生素 B6,可以協助色胺酸進一步轉化為血清素,每天吃一根香蕉有助於調節情緒、放鬆心情。
▲帶殼海鮮:例如牡蠣、淡菜、蛤蠣,有豐富的牛磺酸,類似多巴胺,研究證實能調節中樞神經,緩解壓力和憂鬱情緒。這類帶殼海鮮同時也有微生素B12、鎂、硒、鋅等元素,都是能抗壓、讓肌肉放鬆的營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