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是一種多營養的天然食品,含有蛋白質、脂肪、乳糖、維生素及礦物質,其中更有維持骨質健康的重要關鍵營養素─鈣質。鈣質是人體骨骼的主要成分,30歲以前是骨骼的成長期,攝取足夠的鈣質,是維持骨質健康的重要關鍵。台灣營養調查結果顯示,19至64歲國人每日鈣攝取量不足,19至44歲平均為505毫克、45至64歲平均為566毫克,僅達到建議攝取量的一半左右。若長期鈣攝取不足、久坐辦公室、少曬太陽或缺乏運動者,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為了減緩中年以後骨質流失的速度,每日應攝取足夠的鈣質、蛋白質、維生素D等營養素。


牛奶的營養成分與健康效益

牛奶提供人體多種不可或缺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鈷質、維生素D、維生素B2及維生素B12等。這些成分在維持骨髓健康、維持神經系統正常運作上,均具有重要作用。國民健康署建議,每日攝取1.5~2杯低脂乳品,可提供成人一日約1/4的鈣建議攝取量(每杯240毫升的乳品約含240毫克鈣質)。鈣不僅與骨密度密切相關,一篇刊登在《The journal Nutrients》研究發現,鈣鎂攝取不足,恐影響年老認知功能


牛奶營養成分列表(每100ml含量)

營養成分作用每100ml含量
蛋白質促進肌肉合成、維持免疫功能3.2g
鈣質強化骨頭、防止骨質疏鬆120mg
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維持免疫系統正常功能1.2µg
維生素B2促進能量代謝、維持皮膚健康0.18mg
維生素B12支持紅血球形成、維持神經健康0.4µg
乳糖主要能量來源,幫助腸道益生菌成長4.8g
調節血壓,維持神經與肌肉功能150mg


Glass Of Milk In The Shape Of A Cow's Udder On A Blue Background. Concept Of Milk, Milk Day, Dairy Products. Copy Space.


牛奶蛋白過敏(Milk Protein Allergy)

  • 台灣調查顯示,有約2-3%的孩童在幼兒段存在牛奶蛋白過敏,其中有高達近3%的孩童在滿1歲前發生過敏反應。大部分兒童在滿3歲後會逐漸耐受,但約有15-20%的人會持續過敏到成人階段。


  • 過敏機制在幼兒階段對牛奶過敏的主因是免疫系統仍在發育,有時候會對某些從食物中獲取的蛋白質錯誤解讀為“威脅”物質而誘發過敏反應。牛奶過敏主要是因為其含有兩種主要蛋白質:
    • 酪蛋白 (Casein):是牛奶中最主要的蛋白質,在腸道中可能激發IgE免疫反應,導致過敏症狀,通常發生在飲用牛奶後幾分鐘至數小時內,包括紅疹、呼吸困難、鼻塞、流鼻水。
    • 乳清蛋白 (Whey Protein):乳清蛋白可能誘發非IgE介導型過敏(Non-IgE Mediated Allergy),這類過敏反應通常影響消化系統,如食物蛋白引起的腸病(FPIES)、腸炎、結腸炎等,可能在飲用牛奶數小時至數天後出現腹瀉、嘔吐或腸胃不適的症狀。



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

乳糖不耐症是一種因人體缺乏乳糖酶(Lactase)而導致乳糖無法被適當消化與吸收的現象。這種情況在全球不同族群中的發生率有所差異,特別是在亞洲地區最為普遍。乳糖不耐症患者在飲用含乳糖食物後,可能在30分鐘到2小時內出現腸胃不適、噁心等症狀。

乳糖不耐症的成因

  • 原發性乳糖不耐症(Primary Lactose Intolerance)
    • 這是最常見的類型,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內的乳糖酶活性自然降低。
    • 常見於亞洲、非洲和南美洲人群,其中台灣約有75% 以上的成人會發生乳糖不耐症
  • 次發性乳糖不耐症(Secondary Lactose Intolerance)
    • 由於腸道疾病(如腸胃炎、乳糜瀉、克隆氏症等)導致腸道損傷,進而影響乳糖酶的生產。
    • 這類乳糖不耐症通常是暫時性的,在腸道修復後可恢復乳糖耐受能力。
  • 先天性乳糖不耐症(Congenital Lactose Intolerance)
    • 罕見的遺傳性疾病,嬰兒一出生即無法消化乳糖,通常需要特殊配方奶粉餵養。


牛奶過敏與乳糖不耐症的差別

類型主因主要症狀發作時間
牛奶蛋白過敏免疫系統對牛奶中的酪蛋白或乳清蛋白發生過敏反應皮膚紅疹、呼吸困難、腸胃不適沒多久就發作
乳糖不耐症缺乏生成乳糖酶,使乳糖無法成功消化腹脹、腹痛、腹瀉、腸鳴30 分鐘至數小時



孕哺乳婦女能不能喝牛奶?

懷孕期間喝牛奶的優缺點

牛奶為孕婦提供鈣質、蛋白質、維生素D等重要營養,對胎兒骨骼發育有利。此外,牛奶中的酪蛋白(Casein)與乳清蛋白(Whey Protein)能幫助孕婦維持良好免疫功能,降低妊娠期間骨質流失的風險。然而,若孕婦有過敏體質,可能增加胎兒未來過敏風險,特別是母親有過敏病史時,胎兒未來發生過敏的機率可能達到 50% 以上


建議孕婦攝取牛奶的每日建議攝取量

孕期每日鈣質需求(mg)牛奶建議攝取量
孕早期1000 mg1-2 杯(約250-500ml)
孕中期1200 mg2 杯(約500ml)
孕晚期1200-1300 mg2-3 杯(約500-750ml)

其他鈣質來源:若孕婦無法攝取牛奶,可選擇豆類、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甘藍)、堅果(如杏仁、芝麻)及強化鈣質的植物奶(如杏仁奶、燕麥奶)。


那些孕婦需要避免喝牛奶

  1. 有乳糖不耐症:建議選擇乳糖水解牛奶或乳糖酶補充劑。
  2. 有牛奶蛋白過敏:建議避免所有乳製品,並確保鈣質攝取足夠。
  3. 有腸胃不適:若喝牛奶會導致脹氣或腸胃不適,可改喝優格或起司等低乳糖乳製品。


哺乳期可以喝牛奶嗎?

牛奶與母乳的關聯

  • 牛奶雖然不會直接進入母乳,但牛奶中的蛋白質可能會被母體消化吸收後,以較小的胜肽進入母乳。有些寶寶的免疫系統會對這些短鏈胜肽產生過敏反應,導致皮膚紅疹、腹脹、腹瀉或哭鬧不安等症狀。因此,如果寶寶對牛奶蛋白敏感,母親應減少或避免乳製品攝取,並觀察寶寶的反應。
  • 若寶寶對牛奶蛋白過敏,建議母親避免食用牛奶與乳製品
  • 母乳中鈣質來源多樣,若母親不喝牛奶,可透過深綠色蔬菜、豆類、海藻類等補充。


如何測試寶寶是否對牛奶敏感?

  1. 母親停止攝取牛奶 2-4 週,觀察寶寶症狀變化。
  2. 若寶寶腸胃不適、皮膚過敏減少,則可能對牛奶敏感。
  3. 在醫師指導下逐步引入牛奶,測試耐受程度。


哺乳婦女攝取牛奶的好處

  • 補充鈣質:哺乳期鈣質流失高,足夠的鈣質攝取可降低母體骨密度流失。
  • 提升乳汁營養:牛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與維生素,有助於提高母乳的品質。
  • 增加乳量:有些研究指出,適量攝取乳製品的母親,其乳汁分泌量較穩定。


那些哺乳婦需要避免喝牛奶

  • 寶寶有牛奶蛋白過敏:母乳中的蛋白質可能影響嬰兒,建議避免乳製品。
  • 母親有乳糖不耐症:可選擇低乳糖或無乳糖乳製品。
  • 替代方案:若哺乳期母親無法飲用牛奶,可選擇含鈣植物奶(如杏仁奶、燕麥奶)、深綠色蔬菜、芝麻、豆類、堅果等食物補充鈣質。



營養師柏辰建議

  • 孕婦與哺乳期婦女可飲用牛奶,但應留意過敏反應,確保母嬰健康。如果有牛奶蛋白過敏對象,請避免攝取牛奶,改用植物奶(豆漿、杏仁奶、燕麥奶),並透過其他鈣質補充來源,或膳食營養補充品搭配。如果只是乳糖不耐症,可選擇乳糖水解牛奶、優格、起司等發酵乳製品。
  • 牛奶是良好營養來源,但不適合所有人。 了解自己的體質,選擇適合的乳製品或替代品,若體質適合,建議每天早晚一杯牛奶,幫助肌肉正常功能,保存骨本,並避免老年認知失調。


參考文獻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 Maternal Nutrition Guidelines
  •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NICHD)
  • Taiwan Nutrition Society (台灣營養學會)
  •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 – Breastfeeding & Nutrition Guidelines
  • Taiwan Pediatric Association (台灣兒科醫學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