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與獨處是兩種不同的情境,但經常讓人混淆,孤獨是獨自一人的痛苦感覺,感覺自己站在一旁,感覺被誤解,與群體脫節,即便處在群體之中,還是會感到孤獨。而獨處則是形容該對象的真實物理周遭環境沒有與其他人接觸。

營養師柏辰指出,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失去另一伴的年長者,才會感覺到孤獨,但實際上,最容易感到孤獨的年齡層實際上是 18 至 22 歲的年輕人,而他們也是面臨社交孤立、焦慮和憂鬱的高風險族群


一項發表在《Lancet’s eClinical Medicine》分析了 2006 年至 2018 年進行的健康與退休研究中的8,936 名參與者,平均年齡在 50 歲及以上,並且從未患過中風。研究結果發現,在相隔四年的兩次訪談中表示感到孤獨的參與者,中風的風險高出 56%而孤獨可能透過三種一般途徑增加中風的風險:生理、行為和社會心理。

當孤獨感湧現時,可能會讓一個人在長期的人際互動發生困難,像是自虐行為、暴飲暴食、大量食用精加工食品、增加酒精攝入量、增加吸煙和/或吸毒、不良的睡眠習慣等等,都可能會導致健康問題,進而提高中風風險


營養師柏辰補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健康為生理(physical)、心理(mental)與社會(social)的安適(well-being),其代表三者之間息息相關,缺一不可。但令人惋惜的是,現代人忙碌,飲食不健康,慾望又過多,導致心理不平衡,進而震盪到人際互動關係。建議可以先從飲食與生活習慣開始著手,並找到可以紓壓的管道,讓身心靈可以達到平衡狀態,減少未來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想了解更多,請點選:低估的危險疾病─憂鬱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